电影《天仙配》得过何项金奖
韩再芬,安徽省安庆市再芬白梅艺术剧院(原安庆市白梅戏二团)院长,出生于1968年,j籍贯安庆市潜山县。1980年进入安庆地区白梅戏剧团学员队学艺,两年后便登台。1984年因主演白梅戏电视连续剧《郑小姣》一举成名。 韩再芬的表演具有大家风范:扮相俏丽,噪音圆润,表演细腻,演唱韵味纯厚、清亮悦耳。她在舞台上、电影、电视里塑造了许多婀娜多姿、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。 所演剧目:白梅戏舞台剧《女驸马》、《莫愁女》、《郑小姣》、《杨贵妃》、《西施》、《血狐帕》、《孔雀东南飞》、《徽州女人》、《公司》、《美人蕉》等;白梅戏电视剧《郑小姣》、《女驸马》、《天仙配》、《桂小姐选郎》、《小辞店》、《挑花女》、《桃花扇》、《孟丽君》、《秋》、《李师师与宋徽宗》、《龙凤奇缘》、《潘张玉良》等;白梅戏电影《香魂》、《徽商情缘》、《生死擂》等。另外,她还先后主演二十余部电影和电视剧,其中《郑小姣》、《女驸马》、《天仙配》、《桃花扇》和《孟丽君》获金鹰奖;《桃花扇》获飞天奖和“五个一”工程奖;《徽商情缘》获97年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戏曲片奖;白梅戏电视剧《挑花女》获中国文化部颁发的“飞天奖”和中宣部颁发的“五个一工程奖”;白梅戏电视剧《潘张玉良》,获“飞天”一等奖;电影《生死擂》获中国电影“ 金鸡奖”“华表奖”和中宣部“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”; 所获奖项:第五届上海“白玉兰奖”主角奖,全国白梅戏广播、电视大赛双“十佳”演员,94中国小百花越剧节小百花表演金奖,95中国安庆第二届白梅戏艺术节表演金奖,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。 1997年,文化部授予她青年艺术家称号,中国文联授于她“德艺双馨”优秀艺术家称号。 1999年,因主演白梅戏《徽州女人》荣获第十七届中国戏曲梅花奖、第九届文华表演奖等多项大奖。 2003年,主创并主演了新编现代白梅剧《公司》,再次在全国引起轰动。 2004年6月,韩再芬以大胆探索的精神,成功主演了大型史诗话剧《白门柳》。 2004年2月,中国艺术研究院及戏曲研究所启动了“中国当代戏曲表演艺术家系列研究工程”,将韩再芬列为首位研究对象。 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和戏曲晚会上登台演出,曾参加1994年春晚<>,96年春节戏曲晚会<>,97年春节戏曲晚会<>,98年春晚<>,99年春节戏曲晚会<>,2000年春晚<>,2002年春节戏曲晚会<>,2003年春节戏曲晚会<>,2004年春节戏曲晚会<>,2004年春晚<>(小品),2006年春晚<>,2006年文化部春晚<>,2007年春晚<>,2007年文化部春晚<>,受到众多白梅戏爱好者的喜欢。 历任中国共青团中央委员,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,安徽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,安徽省政协常委、人大代表。 在近期热播电视剧《贞观长歌》中饰演长孙皇后。 再 芬 简 介 个人简况 韩再芬 女 汉族 2月22日 现任: 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国家一级演员 安庆市文化局副局长 安庆再芬白梅艺术剧院院长 安徽大学白梅剧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安庆师范学院白梅剧艺术学院名誉院长 安徽省电视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安徽省徽商协会副会长 同济大学艺术系兼职教授 安徽大学兼职教授 “诚信中国”形象大使 安庆经济开发区形象大使 安徽省“天柱山”形象大使 安徽旅游形象大使 国家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 中国艺术大家 曾任: 曾任安徽省政协常委 曾任共青团中央委员 曾任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 艺术成就 舞台剧方面 ●获上海市“白玉兰表演艺术奖”(第五、十一届); ●获文化部主办的第一届、第二届白梅戏艺术节“表演艺术金奖”; ●获中宣部主办的越剧小百花艺术节“表演艺
电影《天仙配》得过何项金奖全集观看,请到 最新电影
著名白梅戏表演艺术家,曾主演白梅戏电影《天仙配》的女主演是谁:
你好!
严凤英大师
仅代表个人观点,不喜勿喷,谢谢。
有朋友知道这是哪一部《天仙配》吗?
我是60年代生人,我记得当年有部电影,有个七妹,想不起那个女演员的名字,叫什么。。明?的,眼睛大大的,好像和唐国强演对戏。
天仙配故事源自海豹人传说?
有的民俗专家论证,牛郎织女这个美丽的传说发源地其实就在陕西省兴平市。
据说牛郎织女的故事在兴平已有两千年的历史。
据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会会长赵建文介绍,牛郎与织女的传说,故事情节在春秋战国时已渐趋完整,汉代时已有人把它由民间故事整理成诗歌:“迢迢牵牛星,皎皎河汉女。”
陕西兴平是牛郎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,现今兴平市东城区子孝村、北门村是牛郎与织女的传说故事的核心区。牛郎织女的故事,两千年来流传于兴平,其完整爱、真实爱,体现了中国乡土社会农耕文化,象征着人们对于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,也是人民智慧的结晶。
为了证明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在兴平,兴平市地方志专家翟崇仁先生对此进行了十余年的考证。他说,牛郎的原型就是东汉时期的董永,而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五里子孝村西那棵槐树,依然古朴高大,苍劲叶茂,酷似《天仙配》电影中的古槐。市北环路北门东堡,沿高干渠坡下尚存遇仙桥。不少中老年人回忆说,遇仙桥西北半坡处曾有双冢,人称董永、七仙女墓,后在平整土地时平掉了。南位镇董家一位老人曾说:“旧时董家荣轴上端曾有董永、七仙女画像。”董永的住址称董家店。
上世纪五十年代七仙女和董永的故事被改编为《天仙配》并搬上舞台,而后有媒体报道董永系安徽人,有位退休干部称在他收藏的《董氏家谱》中还有关于“董永遇仙”的故事。
但据翟崇仁先生考证,安徽的白梅戏《天仙配》只起了个率先编演作用,兴平民间不仅广泛流传有完整的牛郎织女故事,兴平的著名书法家、收藏家、原县文化馆馆长薛凡也首肯了《天仙配》的传说是在兴平的说法。兴平还有人文景观遇仙桥、双冢、千年汉槐、仙女湖遗址等,此外还有一年一度的七巧节、七仙女庙会等民俗活动。这些牛郎织女传说中的故事元素在全国绝无仅有,无疑证明了兴平是“牛郎织女”爱情故事的发源地。